十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3年6月底,机构数量由2012年的1071家上升到4215家,其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842家,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73家,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5%,营收总值从372亿元上升到超过3500亿元,机构数量和营收位居全国前列,积极参与“百日千万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逐步形成,行业价值日益提升。

促引才聚才、促就业创业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局作用

第一促是促引才聚才

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猎头机构引才融智作用建设专业化和国际化人力资源市场的若干措施(试行)》即“猎十条”,搭建用人单位与猎头机构的精准对接匹配平台,支持鼓励猎头机构“揭榜挂帅”,通过市场化引才方式为用人单位在全球寻访急需紧缺人才,并对成功推荐人才的猎头机构给予资金奖励。目前已发布两批“人才选聘项目”清单,成功推荐了科兴生物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国际注册专家、旷视科技人工智能算法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并向人才所在单位和相关猎头机构发放猎头引才奖励资金2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猎头机构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市场化引才新路径。

第二促是促就业创业

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1年出台《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办法(试行)》,建立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管家式”服务,更好发挥园区积极作用。通州园、朝阳园、海淀园累计入驻机构50余家,全年服务用人单位近300余万家,服务就业群体4000余万人,2022年营业收入超150亿元人民币。朝阳园区是首个设立在“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同时也是首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贸易基地,2021年贸易总额5.47亿美元;海淀园区依托东升科技园,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园新模式,在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汇集多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业态。

北京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园区
朝阳园区入选首批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强品牌建设、强竞争有序

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环境

第一强是强品牌建设

打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人力资源服务品牌,连续三年以“新活力、新开放、新未来”、“抢抓数字经济创新机遇,赋能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下人力资源服务业更高水平开放发展”为主题组织服贸会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国内外多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展览展示,发布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应用场景和重要成果,达成了多项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签约项目。积极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设置北京市发展成果展、国家级产业园展等各类展位35个,北京1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服贸会高峰论坛、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和东西部交流合作论坛等业内顶尖活动,27个项目被获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市800余家企业的1216名选手中遴选3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最佳组织奖。

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北京市发展成果展
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大赛北京选手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高峰论坛

第二强是强竞争有序

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和劳务中介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投诉等问题约谈相关机构,严格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活动。认真查处央视“3·15”晚会、焦点访谈曝光的简历、境外劳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时约谈涉事企业,迅速关停其为新企业用户提供的线上购买简历服务,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深入督促指导网络招聘机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严格整改,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公开的自主选择权和同意知情权,营造更安全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让求职者放心、安心。

抓法制建设、抓“放管服”改革

夯实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基础

第一抓是抓法制建设

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陆续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等做出全面系统规定。目前,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已达到3500亿元,在商务服务业中排名第二,纳入社会经济增长支撑性指标,呈现出机构数量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供求对接旺盛、业务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和巨大潜力。

第二抓是抓“放管服”改革

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经办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数量、资质和经营场所面积要求,职业中介活动审批材料直接由15项简化为2项,许可时限由20个工作日减为10个工作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告知承诺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诺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并承担违反承诺后果的,直接取得行政许可,工作日4个小时内办结。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和管理权限下放至各区。实施线下全城通办、部分业务免申即办等便利化举措。搭建“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展示、统计和分析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基本信息,人力资源服务经办业务、从业人员管理等各项服务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随着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将继续扩大开放,打造合作发展新名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依托“京企走出去”平台,推荐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探索“线下线上联动,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模式,致力于促进中国企业“出海”,服务国际间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谋求合作共赢,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同时,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服贸会等对外开放优势,打造全球人力资源配置枢纽主体,逐步形成以服务就业人才和服务国际交往发展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新格局。

一方面要持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高水平开放。我们将在优化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结算方式,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方面开展试点。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支持,设立分支机构,可享受境外投资直接补助,完善合作机制,不断拓宽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合作,不断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国际“朋友圈”。鼓励金融机构为参与人力资源服务国际贸易的企业给予金融支持,为出海企业的分支机构提供信贷服务,以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对接国际高标准人力资源服务规则,提升人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化水平。

另一方面是创新引领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行业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将重点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重点项目、北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持续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人才信息对接和供需匹配服务。在产业园区楼宇空间及数字化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围绕数据平台建设、数据资产积累、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深度应用,打通园区内外产业链各类资源和数据要素,赋能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数字化孪生园区,进一步精准定位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价值,结合目标受众和市场需求,提升产业园良好品牌形象,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