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夯实产业集聚和载体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一、培育行业、壮大产业,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双促进”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充分激发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活力。2022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5个方面20条含金量高的具体举措。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纳入“兴辽英才计划”,为辽宁人力资源服务业注入发展活力。制定出台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省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等级评定暂行办法等,开展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法治进程。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推动《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进程,目前已纳入省人大2023年立法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行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制定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作等大幅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环节,缩减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实现“即申即办”。
三是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诚信守法规范经营良好氛围。实行经营情况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国家级诚信示范机构达到14家。
二、加速集聚、建优载体,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同发力
一是优化功能布局和服务体系,园区服务更加灵活精准。立足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等战略定位,指导各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4家。其中,沈阳产业园发挥引领沈阳都市圈乃至辐射全省的功能定位,围绕舒心就业主题,加强与周边城市人力资源合作交流,促就业、引人才成效显著;大连产业园定位数字化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引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不断创新引才手段;营口产业园积极发展新业态经济,通过直播带岗、特色产业孵化,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集聚发展;沈抚产业园与华为技术公司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打造“数字经济+双创基地+人力资源+筑梦空间”等多位一体独特品牌。
二是创新合作机制和招商培育,园区辐射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国家级产业园,创新与省内各市建立跨区域人才合作机制,与铁岭、朝阳、本溪、阜新、丹东等地共同搭建人才服务中心,建成4200平方米功能完备的公共办公空间,实现人才服务中心、创新孵化基地、综合服务中心3大核心功能,为沈阳现代都市圈提供人才综合服务和企业创新孵化发展机会。深化与与省工业设计协会、温州商会、川渝商会等联动协作。积极对接省内各大高校,通过云招聘、直播送岗、校企联动等合作模式,与27所高校建立就业联盟,今年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428个,促进大学生就业3688人,探索出地、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调整招商方向和模式,包括全国百强企业在内的一批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产业园15家规上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到达20.2亿元。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和宣传方式,提升各级产业园辐射力和影响力。各级产业园纷纷整合园区入驻机构的资源和场地优势,规模化、常态化、专业化开展人才交流,深入开展“春暖辽沈·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振兴有你·就有未来”全省青年群体就业服务“双百日”攻坚行动、社区直播带岗助力舒心就业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招聘活动409场,发布岗位信息需求19.1万个次。

三、精准对接、招才引智,促进就业创业和吸引人才“新突破”
一是实施专项行动,搭建供需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今年以来,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716场综合性招聘活动,为近2万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需求33万个次。积极参与“国聘行动”走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活动,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省内7个产业园、376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4746家单位提供岗位5.4万个,参加招聘会9.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沈阳市利用招才引智平台以及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同步开展直播活动,生成3D虚拟现场,让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进行云对接,11万余人关注。


二是促进高端业态发展,发挥招才引智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专业领先、贡献突出的高水平猎头公司、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中介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进海内外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围绕辽宁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装备制造、冶金、石化、航空制造、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科技经济、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持续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培养和输送人才。

三是加强信息统计,建立“两调查一监测”常态机制。开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首次开展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摸底调查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流动监测,面向1.5万家用人主体征集人才需求4.3万条,精选并发布500余个博士需求岗位和近1700个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信息,专门用于海外引才和吸引高校毕业就业,分类发布高质量就业岗位6872个,引导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针对性提供对接服务。此外,按月调查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会同省财政厅按季调查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提高市场化人力资源配置对接的精准度。同时,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息专网统管、动态更新机制,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一点存档、多点服务”和转递接收“跨省通办”,为劳动力和人才顺畅流动提供保障。